科技工作者风采
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记市土肥站吴庆丰的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他是农民口中的土肥专家,农作物的营养师,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26年如一日,长年奔波在水田、山坡、池塘、低洼等地与泥水打交道,与土壤结感情,几乎跑遍鄂州大小乡镇、村组和生产农户的田间地头无数次,一复一日地开展土壤肥料监督管理、新肥料试验示范,反复帮助农民改良土质,培肥地力,一次次把好农田土壤肥力监测关,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及相关技术应用,不断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工作。他就是2012年7月被聘为湖北省农技110市级土肥专家、鄂州市农委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吴庆丰。在长期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利用自己掌握的土壤肥料与农业环保专业知识,先后主持完成了鄂州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主持实施了鄂州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鄂州市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项目、鄂州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等,其工作领域成果和经验在行业内广为应用,起到了行业指导作用,谱写了一曲鄂州农业科技新篇章。

  给土地“开方子”的营养师

  他在26多年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诺言,先后主持完成了鄂州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主持实施鄂州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鄂州市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项目、鄂州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等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农业部、农业厅等部门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在推广和普及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实施中,有很多困难,他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始终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科学施肥理念,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加强指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切实加大配方肥的应用力度,使得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和技术到位率得到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他通过狠抓取土化验、发放施肥建议卡、组织配方肥供应、指导农民施肥等技术环节,扎实推进项目的具体实施。同时利用宣传车、电视台、报刊、网络、挂图、横幅、标语、墙体广告、现场样板、发放技术资料、发放刻录光盘、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使农民群众的科学施肥意识不断增强,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培训方式上,主动引入启发式、参与式、情景式培训方法,依靠“双向互动”营造“欢乐课堂”。平均每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先后培训了124名技术骨干,培训农民5485人,培训配方施肥联系点营销人员140人,组织专家到乡镇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5场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他决定将测土配方施肥与水稻、油菜高产创建基地有机结合,依托鄂州市华苑米业有限公司、鄂州市信源粮食工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的技术流程,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自2005年以来,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费为16.5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平均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0万亩以上;项目区作物增产5-10%,肥料利用率提高1-3个百分点,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十年来,全市共减少化肥使用量9489.81吨(纯量),总计为全市农民增收节支57880.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给“亚健康”耕地做“保健”

  保障耕地健康与质量提升,可增强粮食稳产增产“后劲”,是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同志一直致力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等技术,指导农民减少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投入,为促进农民节本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保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

  在耕地质量检测工作方面,他带头完成了鄂州市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项目,主持该项目实施工作,主要通过运用GIS及GPS技术与传统土壤调查技术相结合,共采集、化验分析各种土样、水样、环境污染样2825个;制作数字化鄂州土壤图、养分图、行政区划图等12幅;开发鄂州市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编写鄂州市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专题报告17篇。摸清了鄂州市耕地地力状况(全市一、二、三、四、五、六等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58%、18.81%、39.32%、31.14%、6.42%、0.73%)、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一、二级耕地分别占96.3%、3.7%)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肥、改良和合理利用对策,它将为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全面指导今后全市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合理施肥,促进鄂州市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市设立了一个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他从2008年开始专门负责监测工作,在梁子湖区太和镇花黄村9组建造了监测池,开展南方湿润平原区-双季稻种植模式下产排污系数监测工作,连续监测了6年,取得了大量数据,核算出了该种植模式下农业面源污染流失系数。为进一步验证该流失系数的准确性,根据湖北省安排,今年将监测点调整到华容区临江乡钮墩村8组,按设计做了9个监测池,设置常规处理、主因子优化和综合优化3个处理,3个重复,共计9个监测小区。

  “保护”与“治理”双管齐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工作方面,他从2010年开始主持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主要在鄂州市百里长港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沿线的蒲团、杜山、长港、东沟、沼山、太和等6个乡镇实施,四年共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面积58.8万亩,用于采购腐熟剂补贴资金达690万元整,四年共使用秸秆腐熟剂达1175.4吨,受益农户达7.9万户。亩平还田作物秸秆300-500公斤,亩平减少化肥用量3-5公斤,亩平节本增效35元以上,项目区节约化肥用量2352吨,实现节本增效2058万元。项目实施区土壤有机质提升0.5%。不仅改良了土壤,提升了耕地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农民焚烧秸秆的现象,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了生态良性循环。

  今年7月10日开始,市农委农业生态环保站积极开展水稻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全市共采集160个水稻籽粒样,每个水稻种植乡镇均应选取采样点位。采样地块与土壤采样地块相对应,重点分布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大中城市郊区、污水灌区三类重点区域,按5%的比例(3000亩/点位)选取普查采样点位。同时结合实地调查,运用GPS定位仪对采样点及其周围参照物进行拍照,并将采集到的资料整理后上报,所有籽粒样品由省农业厅统一进行检测。

  在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方面。市农委农业生态环保站积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豚草、水花生等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近两年发现水葫芦的发生又呈现蔓延势头,目前已超过水花生成为我市第一大危害生物,如不采取措施将对种植业、养殖业、旅游、航运、防洪排涝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作为市农委农业生态环保站的一员,他及时向省环保站反馈情况,引起省站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准备采取生物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目前已在我市长港镇峒山村选定地点,计划建设500m3大棚开展水葫芦象甲越冬繁育和田间助增释放技术研究及示范工作,采取水花生生物防治模式,及时控制水葫芦大发生势头。

  情系农技终不悔 播种希望在田间。吴庆丰同志以一位农业科技人员特有的爱心和情怀,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推广和普及土肥和农业环保实用新技术,被农民朋友们称为农民科技“实干家”和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为我市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普鄂州
科普湖北
科普中国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