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作品中,“吃惊”的表现形式都离不开三个特征:眉毛抬起、眼睛睁大、嘴巴张开。许多人在感到吃惊时,都会产生这几种反应。但科学家针对这种现象开展调查时却发现,这种规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为何“吃惊”这种情绪往往会与“高高抬起眉毛”联系在一起呢?
“吃惊”的原理
吃惊恰好位于“惊奇”和“好奇”两种情绪正中间。从幼年时期开始,我们就会对新奇的、意想不到的事物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叫做“吃惊”。
我们的个人经历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身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认知。心理学家将这些认知称作“基模”。我们会根据过去及当前的经历,建立起自身的“基模”,并在此基础上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开展预测。
例如,如果之前从未有人给你举办过生日惊喜派对,或者从未给过你这种暗示,你的大脑就会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当你回到家推开门、发现亲朋好友竟捧着蛋糕为你庆生时,你就会感到大吃一惊,因为你的“基模”完全没有预测到这一点。
你感到吃惊的程度取决于事件的意外程度。事情的发生越是在你预料之外,你就越会感到吃惊。
吃惊的发生机制和进化过程
这种“吃惊”情绪会唤起我们的好奇心,大脑会迫不及待地对未知事物开展分析,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我们会将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令我们吃惊的事物上,其它的心理过程都会被暂时性抛到脑后,比如对工作的担忧等等。
从进化角度来看,将注意力放在意外事物上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些事物可能是某种从未遇到过的危险,或者是某种可以帮我们存活下去的机会。这些意外事件也可以拓宽我们的人生阅历。一旦有人为你举办过了生日聚会,你的大脑就会将这件事整合到你的“基模”中。以后如果再有人为你举办惊喜派对,你就不会再像第一次那样惊讶了。
在发生意外事件时(比如房间一角突然发出一声巨响),你的头部会下意识地转向事件发生的方向,同时所有感官都进入高度警戒状态,其它的刺激都会暂时性被大脑无视掉。
吃惊时的面部表情
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我们之所以会抬高眉毛、瞪大眼睛,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从而看清令我们感到吃惊的事物。达尔文和许多后辈科学家猜测,这种做法可以令我们的祖先更好地感知到危险来源,从而增加生存几率。
在此之后,一些进化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达尔文的假说开展了调查,最终结果却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感到吃惊时,面部表情其实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只有10%至30%的人才会做出抬起眉毛、睁大眼睛、张大嘴巴这一系列标志性举动。快乐和悲伤等其它情绪也是如此。
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在我们感到吃惊时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事实上,研究发现,在我们感到吃惊时,汗腺活动会增加、心率会放缓。这样一来,达尔文的假说也就不成立了。那么,究竟为何有些人会出现这些特殊表情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社交沟通的角度来回答。如果某人露出愤怒的表情,就显示了他/她对其他人的不认同;如果某人露出恐惧的表情,则说明附近有危险。同理,我们经常会通过说“哦!”来表示自己感到很吃惊。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些理论都还只是假说而已,真相究竟如何,还需开展进一步调查。
结语
无论你在感到吃惊时会不会抬起眉毛,你的好奇心都会被其激起,并且想要与他人分享这起事件。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会让你对这个话题、以及身边的世界感到好奇。不仅如此,惊奇还会给人带来快乐。正如普利策奖得主爱丽丝?沃克所说的那样:“降低期望,靠惊奇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