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 科普之窗
鄂州民用机场获批,鄂东如何巧搭“顺丰”车?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5月9日,鄂州市政府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签订《鄂州航空都市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电网暨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此举不仅意味着鄂州机场有望成为国内最清洁低碳的新型现代化机场,也标志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8年2月9日,鄂州民用机场获批新建。这是湖北省和顺丰集团共同打造的继孟菲斯、路易斯维尔、莱比锡之后,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业内称“顺丰机场”),总投资372.6亿元,性质为客运支线、货运枢纽机场,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

 

        顺丰机场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将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转运中心等设施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设计。

 

        国际经验显示,一个机场项目投入产出比1∶8,就业带动比1∶12。面对“超级大蛋糕”,唇齿相依的鄂州、黄冈、黄石准备好了吗?在一切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合理布局形成聚合优势?协同发展临空经济,又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市抢搭“顺丰”车
 

        摊开地图,机场所在地燕矶镇,和隔江相望的浠水巴河镇直线距离不过7.5公里,距黄石城区也不到20公里。面对航空对经济的超级拉动力,鄂州、黄冈、黄石都在做“机场文章”,抢搭顺丰机场这趟千载难遇的顺风车。

 

        这里自2017年12月20日开工以来,大小项目正围绕“湖北鄂州航空都市区建设区域图”“机场核心区配套建设图”“鄂州机场综合交通示意图”“大临空产业协同发展示意图”等规划紧张推进。未来,鄂州将依托这里,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突出发展医疗健康和智慧制造产业,以大物流和大数据为动力,构建“一体两翼两引擎”产业布局。

 

        一江之隔的黄冈,同样看到机遇。2月26日,鄂州民用机场获批仅15天,黄冈市政府与省交投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合作共建黄冈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设在浠水巴河,首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初步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涉及黄州、团风、浠水、蕲春北等地。

 

        黄石,也行动迅速。去年12月20日枢纽配套工程开工时,黄石就拟定了对接交通工程的初步方案,包括一条高速公路、6条一级公路以及棋盘洲新港与货运航空联运等。

 

        “路以通为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虽然落户鄂州,但距离黄石更近,可更好地辐射、服务黄石。”黄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黄石市委负责同志透露正在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2018年1月召开的黄石“两会”已明确提出:积极对接顺丰机场,启动通用机场建设,发展临空经济。

 

        一场围绕临空经济展开的“竞争”,已在鄂东大地悄然拉开序幕。

 

        强化协同,从“背对背”到“一盘棋”

 

        三地都在发力,并在“背对背”规划自己的“临空经济区”。如鄂州此前已委托相关机构做了一份“湖北鄂州航空枢纽产业园规划”,眼下又依托武汉产业设计联盟,进行更加细分的规划落地。黄冈、黄石也在研究编制各自的临空经济区规划。

 

        然而,缺乏协同的区域性规划,很容易陷入“各自为政”、同质竞争的怪圈。各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达了担忧和对省级层面统筹的期盼。“做一份高质量规划,需要高站位、大视野、全方位的权威专业力量;目前我们通过相关机构做的规划设计,多是概念性的,只能作研究和参考,实际操作层面亟盼省级统一规划指引。”黄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观望。在总规出来前,我们担心‘跑偏’。”黄石市临空经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除了交通对接外,其他实质性动作不多。

 

        好在,这一呼声已引起省政府的关注。

 

        3月28日,省政府召开的2018年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第二次工作会议强调,国际物流枢纽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鄂州、黄石、黄冈都是项目区域,规划、项目和区域都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项目建设一盘棋。

 

        据悉,目前,相关方面正在做一个总体规划。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科学规划机场周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步规划建设相应的集疏运设施,合理预留与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联运的条件以及临空经济发展空间,是各地思考的当务之急。

 

        一个连片区域要发展好临空经济,最终要实现一盘棋——既要根据各自所在城市特点,选择临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又要兼顾产业分布合理性,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在这一意义上来说,鄂黄黄三地不仅要在省里统一指导下谋篇布局,还应站在更高的协同发展层面,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1+1+1>3。”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叶青建议。

 

        “双枢纽”临空经济区呼之欲出
 

        1.5小时飞行圈覆盖全国90%经济总量、80%的人口和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飞往全球大多数城市不过一夜之隔。

 

        鄂州机场的建成,将为湖北人再添一条通往世界的“天路”。而武汉市东西两侧,也将各拥有一个巨大的航空枢纽。“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这里不仅会涌现一个‘鄂黄黄临空经济区’,武汉及周边城市也会自然加入进来,与以天河机场为核心枢纽的武汉临空经济区‘遥相辉映’,形成一个大的概念上的‘双枢纽’临空经济示范区。”业内专家分析表示。

 

        “这对湖北(临空)经济发展是个巨大的拉动。”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教授受访时表示,机场吞吐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方GDP18.1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500人。

 

        货运量带动力度更大。他援引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报告说,航空货运属于高端物流服务,虽然目前全球贸易总量中,仅有1%的货运量为航空货运;但货值却占到了全球贸易总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21世纪是航空时代。全国范围目前规划了80多个临空经济区。”曹允春建议,面对风起云涌的临空经济浪潮,湖北更应抢抓前所未有的“双枢纽”机遇。

 

        相关报告显示,2008年10月,武汉市围绕天河机场,开建占地1100平方公里的“临空新城”,涵盖武汉黄陂区、东西湖区和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区域,形成“一核三城”。经过10年发展,这里已初步形成五大千亿板块雏形,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

 

        天河机场自身也有着喜人的变化。2017年,武汉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4%。“预计到2030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8000万人次和150万吨,这与鄂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设计目标遥相呼应。届时,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极有望横空出世,改变武汉城市圈特别是鄂东经济版图。”省发改委武汉城市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普鄂州
科普湖北
科普中国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