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 > 中心工作动态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 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发布时间:2020-05-29 来源: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主题是“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引领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发动全市各级科协、科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向科技工作者送上祝福,使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的温馨。

 

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

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市科协、市科技局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护和防疫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将生命置之度外,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充分展示了我市科技工作者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崇高品质,展现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技创新结硕果,科普惠民展新篇。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86.9亿元,同比增长14.6%,占GDP的比重达到16.4%。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个,争取项目资金517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1个、科技创新平台10个、科普示范基地12个。全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事业快速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这是你们坚持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态度,努力投身科技实践,积极提升创新能力,自觉服务我市“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交上的出色答卷。

  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强化使命担当,自觉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创新驱动发展的推动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优良学风的弘扬者,为鄂州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全市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5月29日

 

  张秀荣:小芝麻做出大文章

  “大热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3点,午饭都顾不上吃。”谈起张秀荣,华容区段店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兰华心中满是敬佩。张秀荣是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在科研一线致力芝麻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

  自2014年以来,针对我市芝麻生产模式落后、种植品种不适合机械化等问题,她带领团队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至2019年,在适合机械化新品种选育、机械化“七合一”联合直播技术、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种植方法等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育成适合机械化芝麻新品种“中芝78”,获授权新型实用专利4项,形成国内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改制芝麻联合直播机、联合收割机2台(套)。

  目前,张秀荣研发的芝麻机械化“七合一”联合直播和联合机收关键技术,已辐射到湖北老河口、江夏和安徽合肥、广东雷州等芝麻产区,被大面积示范应用。多地各级推广部门、同行专家、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均给予高度认可,一致认为可加快示范推广,是推动我国芝麻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变革性技术。

  通过多方努力,我市实现了“适合机械化芝麻品种、减肥增密控高干燥综合调控、改制匹配农机装备”三大要素的有机融合,创建了芝麻绿色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高效生产模式。她主持选育的“中芝11”“中芝13”“中芝20”等高产优质抗逆优良品种,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2018年,由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在段店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片现场鉴定,芝麻每亩生产成本从700元左右降低到300元左右,节约成本400元左右。

  2019年,据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经济岗位专家测算和评价:机械化模式在减肥减药、绿色防控和全量秸秆还田方面具有突出的生态优势,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亩均节约480元。

  30年来,张秀荣培养了优秀博士后2名、优秀博士1名和硕士多名。在湖北农业科研界,她被称为“鄂州女袁隆平”。面对褒奖,张秀荣总是平静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黄小林:不畏艰险勇向前

  疫情发生初期,只有120张病床的市三医院,成为我市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100余名确诊患者被收治入院,加上城区各医院的增援力量,医务人员也只有230名。

  2月3日,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耳鼻喉专家黄小林临危受命,奔赴市三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并协调雷山医院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面对医疗任务重、救治压力大的严峻形势,黄小林连夜召集贵州援鄂医疗队专家和市三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分析困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年近六旬的黄小林每天7∶30前准时到岗,晚上经常很晚才能休息。有一次凌晨3点,他被电话铃声吵醒,立即赶到现场指导救治一位危重症患者。

  在市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市三医院旁选址新建雷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同时,将市三医院综合楼病房改造为传染病房,提供近1000张床位用于收治病人。市三医院综合楼病房改造为传染病房后,黄小林科学合理安排本院医护人员,开设80张病床暂缓压力。数天后,雷山医院一期及时完成收治病人任务,雷山医院二期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天收治病人,实现确诊患者“应收尽收”。2月21日19∶30,雷山医院二期准时收治首位病人。看到患者从紧张恐惧的神情,到望着医护人员满怀希望的眼神,黄小林久久不能平静。

  一线医护人员离危险最近,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提升他们的抗疫战斗力,是黄小林心中的重中之重。“N95口罩等防护物资,优先保障一线。”全院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标准和流程,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做到合理调配防护物资,确保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按标准防护到位。他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各版诊疗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他要求各科室主任带领年轻医生,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专家讨论。

  在指导一线抗疫的50天里,黄小林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医院实现了救治和防控的双赢。“作为一名工作近40年的医务工作者,越是艰险越要向前。”黄小林说,在战“疫”中,只有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闵自珍:一线战“疫”“穆桂英”

  “医用手套属于医疗废弃物,要丢到专门的回收桶里。”一名年轻医生刚把手套放在办公桌上,闵自珍立刻提醒他。作为鄂州市妇幼保健院的首席专家,闵自珍的细心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她在抗疫中直面挑战,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被人们誉为一线战“疫”的“穆桂英”。

  疫情发生后,作为全市孕产妇定点收治医院的市妇幼保健院,几乎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孕产妇的收治分娩工作。有些病人进院时无任何症状,但是前一天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发烧。面对这种情况,闵自珍亲自去查看,排查患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她向有关领导建议,希望医护人员在外隔离,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家人。在请示领导同意后,该院临床医护人员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隔离,闵自珍和大家一起度过近40天从酒店到病房“两点一线”的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闵自珍成功为多名高危孕产妇做了手术。“平时他们都是去上级医院,当时只能到我们医院来,我们这里有能力诊治这样的病人。”闵自珍自信地说。今年2月19日晚9点,一位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妇来医院分娩,忙碌了一天的闵自珍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手术室,亲自为其实施剖宫产手术。 “年轻医生压力大,我们临床经验丰富,是她们的坚强后盾、主心骨,我有经验,我要亲自去做,让她们放心,心里有底。”闵自珍说。

  除了做手术,闵自珍还要查看病人、评估分娩、巡查病房,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中午没有时间休息,累了就在椅子上坐一会,有时连坐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不能回家,她每天在医院吃盒饭,有时忙得错过就餐时间,只能吃泡面。

  产科年轻医生李晓玲说,工作中,闵主任发现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总是及时提醒,态度温和,对我们像朋友一样。生活上,对我们也非常关心,为了让我们休息,她常常自己加班。

  从抗疫以来,闵自珍没有休息过一天,但很多人不知道,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其实也不是很好,患有高血压的她,每天都在吃降压药。

  闵自珍今年55岁,按照规定是可以申请退休的,但她却说:“要是平时还可以考虑,但是疫情发生了,作为一名专家,我要冲锋在前。”

  胡敦全:中药抗疫“排头兵”

  走进市中医医院二楼的中药药房和中药制剂房,各种中草药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是该院药剂科主任胡敦全经常工作的地方。在抗疫战斗中,他带领科室人员先后研制生产了大量的中药预防方、治疗方、恢复方,有效发挥了中医药预防和阻击疫情的优势作用。

  为了保障疫情防控一线的需要,从1月21日全面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胡敦全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多方联系货源,想办法组织运输,经常为一种药品打几十个电话联系,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保障防疫抗疫药品、消杀物资的供应。

  “中医药对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有着特色优势。”胡敦全说,抗疫中,他们专门研制了中药预防方,在满足自己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的需要外,还发放给其他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干部职工,为保持医护人员战斗力提供了有力保障。那段时间,胡敦全每天休息的时间很短,总是当天从外地调回一批中药饮片后,连夜组织人员进行生产,第二天一大早就将煎好的预防中药送到全体医护人员手上。

  疫情发生后,作为护士的妻子主动请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照顾即将高考的女儿的重担就落到了胡敦全的身上。而他因为工作忙,已经顾不上家里的大小事务。在抗疫战斗的数十个日日夜夜里,为了满足全市新冠肺炎患者、人民群众和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预防、治疗、康复用药,胡敦全发动全科室工作人员日夜加班,全力生产,同时,他还挤出时间参加新冠肺炎防治相关课题的研究。

  截至目前,市中医医院已先后生产和发放中药预防方、治疗方、恢复方共计11.57万服,中药预防香囊3380个,安神散洗剂3140服,艾绒50公斤,全市新冠肺炎患者中药使用率达到94.5%,极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有效发挥了中医药预防和阻击疫情的特色优势作用。市中医医院院长汪卫华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胡敦全功不可没。

  虽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胡敦全依旧没有停下来。在市中医医院的中药药房,他熟练地指导工作人员取药、检查中药制剂生产。随后,他又来到医院另一处办公区域,埋头做起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汪学东:百倍努力救病人

  “作为医护人员,面对疫情,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无畏的奉献精神,只要病人有一线生存希望,我们就要付出一百倍的努力。” 汪学东说。

  2020年春节前夕,汪学东和妻子本打算利用假期去浙江探望女儿和外孙。疫情发生后,作为市三医院副院长的他,毅然决定放弃休假,迅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1月16日,市三医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市三医院领导班子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汪学东与护理部主任带领护理人员迅速赶赴隔离病房,不到3个小时,就把负压病房布置妥当,快速收治病人。

  1月23日,市三医院被指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后,不断有新冠肺炎患者被送到医院救治。汪学东说,当时医院的气氛骤然紧张,他的压力也非常大。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汪学东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就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在之后的100多天里,他没有休息一天。“当时心理压力大,每天晚上只睡2个小时,有时半夜接到电话,到现场协调工作,忙完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汪学东说。

  在这种情况下,汪学东一方面要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落实相关管理措施,保证一线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另一方面,要与医护人员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汪学东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全院医护人员对防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也稳定了情绪,积极投入到一线战斗中。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汪学东更是不遗余力。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人入院时出现症状,但还未确诊,当天晚上妻子就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果不使用呼吸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由于疫情发生初期,所需相关医疗设备不足,要协调一台呼吸机非常困难。汪学东多次向有关单位协调,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该患者被转到有呼吸机的医院,后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下逐渐康复。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生命。”汪学东说,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年过八旬的新冠肺炎患者也得到很好的救治并康复。

  汪兵:一片深情献“三农”

  他认真肯干,善于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余年,编有21万字的畜牧科普指导书籍。他长期坚持深入贫困村,推动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带动57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就是市科协专家库重要成员、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汪兵。近日,他被中国科协评为2019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从1994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至今,汪兵一直扎根于畜牧兽医防疫一线,是我市农业系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代表,主要服务内容有畜禽疫病防控、检验、监测及技术推广等。他倾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单位干群全面开展扶贫帮困、非洲猪瘟监测检测、羊布病净化、动物血吸虫病查治、畜牧兽医达标整治和市场文明创建等活动。

  汪兵目前担任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书记兼主任,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先后引进华中农业大学4名硕士研究生。在他的带领下,我市畜牧科技人员及时开展高风险地区的双重监测研究,并有效作出疫病风险评估,大大降低了我市养殖户畜禽患病风险。同时,他还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出版专业著作。他先后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得“湖北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篇论文获得“湖北省畜牧兽医系统金点子论文”。

  在全年扶贫科技指导工作中,汪兵发现扶贫村坝角村的贫困户多数文化程度低、留守老人和儿童多、畜禽养殖少等致贫问题。针对该现状,他发挥专长,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科学制定强化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等措施,从畜禽疫病防控、科技培训着手,编印发放畜禽养殖资料,并定期到贫困户家开展防治技术指导,传授土鸡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2019年,汪兵每周至少到坝角村开展扶贫技术指导1次,累计培训113人(次),极大提高了坝角村农户散养土鸡养殖防控技能,同时带动周边57人脱贫。

  汪兵还在12316平台,接待电话咨询非洲猪瘟防控技术12人(次)。在湖北垄上微课,为基层养殖户开展线上讲授5次。在我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养殖授课20余次,拓宽了畜禽养殖技术服务面,增加脱贫人次,成效显著。

 

科普鄂州
科普湖北
科普中国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