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南极建望远镜?
向“人类不可接近之极”接近
南极及中国南极科考站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李正阳)
南极冰穹A区域昆仑站天文设备
(图片来源: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李正阳)
中山站天文站点串起我国南极天文观测链
中山站小望远镜阵列
(图片来源: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李正阳)
极低温下的南极望远镜也能“移动打靶”
匹配优异的南极天文台址,南极天文光学设备需要实现对移动天文目标的高精度跟踪测量,获得例如恒星连续的光度变化、颜色变化的精确数据。
中山站天文观测平台上的小型望远镜阵列,包括4个光学波段镜筒(单镜筒口径150mm,视场直径6°)和1个近红外0.9-1.7微米观测镜筒(口径200mm,视场7′×5.6′)。五个镜筒集成架设在直驱式赤道仪上,具有角秒级指向和亚角秒级的跟踪精度,能将天体目标锁定到望远镜观测视野中,开展高精度的光度和颜色测量。
南极望远镜就好比运动员在冬季奥运会上的移动打靶,需要在极低温(中山站-45℃)、风霜雪的考验下,稳定地打到5千米远处的1元硬币,难度极大。
杨臣威越冬期间开展常规观测任务
(图片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纪拓)
中山站天文观测平台和望远镜阵列照片
(图片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纪拓)
在南极,寻找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
小望远镜阵列在中山站拍摄星图
(图片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杨臣威)